如果你护肤,这些行业内幕你需要知道
今天是五一国际劳动节,全世界每一位劳动者的节日。所以今天的文章,有一些不一样。
作者:Ginger君
资料与音频提供:Echo
这半年来,很多人问过我同一个问题:言安堂订阅号背后,到底是谁在写?每一次,我的回答都一样:“是一群美容与日化行业背后的技术宅,有研发工程师,有专业彩妆师,也有皮肤科医生”。但是这个回答,经常会让对方更迷茫地看着我:研发工程师,又是干嘛的?不了解的人,对这个职业很难有准确的概念,而今天我们想透通过老一辈研发工程师的叙述,带你用另一个视角认识国内美妆行业。音频来源:王老先生,中国第二代化妆品研发工程师,国内著名日化厂的技术科长美妆行业的繁荣显而易见,是直播网红们的现金流,是明星们的代言身价,是梳妆台上抚慰人心的美丽钻石,是时尚圈绕不开的话题。而工程师这个工作,拿着工薪阶层的普通薪水,与美妆时尚圈几乎绝缘。他们创造得了亿级品牌的热卖爆品,但很多都无法在这个城市买一间房。他们,就是中国美妆行业背后那些“看不见的人”。Echo的父亲,视频中的讲诉者,就是中国的第二代研发工程师。在80年代,最有名的还是国有的日化厂。上海日化二厂生产百雀羚,三厂生产红鸟鞋油,四厂生产牡丹,五厂生产蓓丽香粉,红蕾生产彩妆,上海家用化学品厂生产美加净...
图片:上海老照片,来源网络Echo和父母几次搬家,过去的产品几乎都遗失了。还翻得出一盒蓓蕾牌胭脂。色泽依旧,温润犹存。能感受到初代工业化彩妆,盛在朴实盒子中的时代遗风。
照片来源:Echo(仅授权言安堂使用)
开发一款这样的美妆品,在当年需要多少次的实验和工艺调整?我们打开了老先生33年前的配方手册。
粉饼与腮红的配方记录
照片来源:Echo(仅授权言安堂使用)
一支淡粉色口红的配方记录,与质量鉴别方法照片来源:Echo(仅授权言安堂使用)这样的配方记录,整整有好几本。虽然,现在的技术早已改变,但老爷子信誓旦旦地说:很多配方,现在上场依然能打。如今,配方技术已经不断更迭,几乎完全褪去了原来的样子。也没有人再称一支口红为“淡粉色”,而是成百上千个色号与昵称。但是现在,我认识的研发工程师们,几乎都还保留着给自己的每一次实验写配方记录的习惯。记载着每一个成分的牌号,添加量,搅拌时间,加热温度...以及成品的质量。每一个你在货架上所看见的美妆品,背后都是一本本这样的亲笔写下的配方手册,和几千小时站在实验台前的烧料、洗瓶和调整。
图片来源:网络当产品在市场上赢得掌声与鲜花时(销量王,口碑王...),很少会有人想到背后的研发工程师,因为Ta只是一个小角色,所谓的“技术人员”。而当产品有任何负面的反馈时(肤感不好,功效不好,质量不稳定...),研发工程师常常是那个必须站出来负责的人,因为产品是Ta做的。所以,工作上了年份的工程师都非常严谨。老先生对我们自媒体的事,一直不太看得懂,对我们一直去追新的成分,更强的功效,也表示不太赞同。因为,在老一辈的工程师心中,稳定安全的配方体系,比活性物与新概念要重要得多。
资料:改革开放后最经典的化妆品工艺指南(Echo提供)无论是老一辈,还是我在工作中接触过的许许多多新一代工程师,“对产品最较真的人”,我觉得是该给他们的统一称号。说到这里,你们可能觉得和现实世界有点脱节。随着互联网发展,新锐品牌不断的诞生,每个月,每周,每天都有很多新品出现。社交媒体给了新鲜品牌生存空间,给了不受桎梏的创新很多鼓励,给了打破一切的个性很多
转载请注明:http://www.yuelongarts.com/mfszl/74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