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热评玻尿酸背后的容貌焦虑可休
近一两年来,市场上出现了很多添加了玻尿酸的食品。相关企业宣称,吃下这样的食品有助于改善肤质,“吃出水光肌”。不过,上海市消保委在调查后发现,类似的说法并没有明确的科学依据。对于玻尿酸,爱美人士都非常熟悉。玻尿酸又叫透明质酸,注射到皮肤的真皮层后能起到保湿、补水等作用,改善皮肤状态。按照部分企业的宣传,现在出现的这些玻尿酸食品,吃下后就能美肤,免去了打针的繁琐。这自然受到很多消费者的欢迎。但是,商家的宣传经不起推敲。年1月7日,国家卫健委批准透明质酸钠(就是俗称的玻尿酸)为新食品原料,可应用于普通食品添加。从国家卫健委的批准内容和对上海市消保委的答复来看,这一批准审查的是玻尿酸作为新食品原料的安全性,并没有涉及含有玻尿酸的食品的功能。也就是说,国家卫健委认为,添加了玻尿酸的食品可以安全地食用,但并没有证明它可以改善皮肤质量。应当看到,国家卫健委的这一批准相当严谨,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部分医学专家也认为,如果口服玻尿酸,玻尿酸进入胃肠道后会被分解成糖类,再被人体吸收。目前还没有科学依据能证明,吃下玻尿酸,就能“长”出“水光肌”。当然,这并不是说,含有玻尿酸的食品就是“智商税”。毕竟现有的研究结果既不能证实,也不能证伪。这也提醒有关部门,仅仅研究批准玻尿酸进入食品的安全性是不够的,还有必要对玻尿酸食品的功效、是否能改善人体肤质等方面进行更科学的研究,拿出更确切的结论。这样才能让企业的宣传更有底气,也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另一方面,相关企业自称含有玻尿酸的食品能美容、改善肤质,这样的宣传也暂时没有依据。《广告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商品的性能、功能……与实际情况不符”“使用无法验证的科研成果”,构成虚假广告。相关企业生产出含有玻尿酸的食品,可以视作创新,但在推广时不能“抢跑”,宣传的功效不能超越审批的范围。口服含有玻尿酸的食品能不能美肤?很多消费者在等待一个确切的答案。这种等待的背后,是近年来社会上出现的容貌焦虑。互联网信息的快速传播,再加上商家隔一段时间就制造出新的审美标准,让很多人深受裹挟。缓解容貌焦虑,避免消费者被收“智商税”,需要监管部门及时跟上市场的节奏,拿出科学的依据,帮助消费者擦亮双眼,也需要社会形成多元的审美体系,涵养不被定义的美。
上一篇文章: 吸脂手术有没有风险一起看看这篇吧看完就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yuelongarts.com/mfszl/9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