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史方非祖国啊,母亲自叙
金女大校友口述史
祖国啊,母亲!
方非
方非(-)安徽桐城人。-年就读于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历史系,抗战爆发后随学校迁往成都华西坝。在四川,她结识了许多进步的朋友,其中有中共地下党员,参加了抗日救亡的学生组织和活动,如饥似渴地阅读苏联小说和马列主义书籍,政治觉悟日益提高。
年2月,她加入中国共产党。“皖南事变”后,方非和一批地下党同志开始了奔赴敌后解放区的“万里长征”。年随大军渡江。解放后,方非担任无锡市委宣传部部长、市委秘书、副市长;年调江苏省教育厅、高教厅任常务副厅长、党组副书记;年她又调江苏省对外友协任专职副会长、外办党组成员。
离休后,方非仍承担着繁重的社会工作,为实现吴贻芳校长的遗愿——建立金陵女子学院,她不辞辛苦为学院的筹建做了大量的工作。此文是方非校友生前在任江苏教育厅副厅长时对中学生所做的报告,后载《江苏教育》中学版年第12期。报告中的每句话语,都浸透着她对祖国的无限热爱。
同学们!当我提起笔来的时候,我心中抱有强烈的信念,你们——中国的青少年,是和我一样热爱着祖国的。当你们沐浴着晨曦,背着书包上学的时候,你想到吗?祖国像母亲那样用充满希望的目光目送着你;当你坐在桌前,聆听着不辞辛劳的老师一字一句、一个问题、一道公式地讲解,向你传授着知识的时候,你想到吗?这正是祖国母亲用乳汁哺育着你;当夕阳西下的时候,你放学后又背上书包,走在田间的小路上或是穿梭在满是行人的街道上,你想到吗?祖国母亲又是那样高兴地等待着你归来;当夜深人静后,母亲坐在你的床边静静地看着你酣睡,这时,祖国的战士在遥远的边疆,在海防前哨,他们沙沙的脚步声伴着风涛海啸的和声,你想到吗?他们是在为祖国和母亲在守护着你啊!母亲和祖国的心房里发出同声呼唤:孩子!你快快健康地成长!
“热爱祖国”,它是深厚的感情,它是坚强的信念,它是流过我们心脏的热血,它是时时召唤着我们向前的希望;它是十亿人民心灵的纽带,它是我们五千年来世代相传永不褪色的红旗,在我们辽阔的祖国大地上飘扬!
同学们!我想告诉你们,“热爱祖国”这海一般的深情,它是怎样从我心里发出,又是怎样浸润着我的心灵的。
我的青少年时代是和你们不同的时代。我常听到你们中有些同学向我说:“请你注意,我是80年代的青少年。”是的,我们经历的时代是不同的,但是人民和祖国的关系是亘古不变的。当你们读着岳飞的《满江红》词、陆游的《示儿》诗时,当你们在语文课本上读到《最后一课》的名篇时,我相信你们的心情是与作者合拍的。所以我还是愿意和你们谈谈我的经历。
我的家在长江边上的一个小城市。在我不满四岁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每年清明,父亲带我到城外数十里的农村老家为母亲扫墓。母亲的墓地在一个小山脚下,满山开着杜鹃花,山泉涓涓地从卵石上流过,一片一片的密林里透射入稀落的阳光,山鸟恬静地歌唱着,有时振翅飞起,田野里是无际的金黄色的菜花,农民弯着腰在秧田里辛勤地劳动着。
我们扫完墓,当晚总要在农民家里寄宿一夜,我多么喜欢那乡间的一宿啊!晚饭时那米饭特有的香味,放在我手心里的三个煮鸡蛋,还有那款待我们的朴实勤劳、淳厚的农家主人……那时我虽然并不能说出他们的性格形象,但我喜欢他们,可能就在这个时节,“故乡”和“同胞”的感情,就像清明时的种子播进了我幼小的心田:“我生在这块美丽的土地上,我的母亲就长眠在这里,这里有许多那么好的人,他们种出粮食,养鸡生了蛋给我吃。”和这些念头同时涌上我的心头的,难道不就是对“祖国”和“人民”的深厚情感吗?
▲年方非与丈夫胡畏先生在香港转移途中合影,以告慰后方父母
我爱长江,我天天吃着长江的水。在小学读书时,我几乎每天都要到江边的滩头玩一阵,看打鱼,看来往的大轮船,跳上大木筏洗手帕,拾卵石和贝壳,买两个铜板沙炒蚕豆……真是乐趣无穷。我还结识了一些小朋友,她们多是码头工人和挑水工(当时城市里没有自来水,一般人家都买挑水工挑上来的江水吃)的孩子,她们都在那旧城墙脚下又矮又小的棚屋里住着。我常常看到她们的父亲从大轮船上扛下又大又重的货物和行李,我有时发出疑问:“他们的腰背被压得那么弯,该不会断吧?他们赤着的肩该不会裂碎吧?”
有一次,我的一个小朋友忽然几天不到江边来玩了。我跑到城墙脚下那间又小又暗的棚屋里找她。她告诉我说,父亲吐血了。我见她父亲脸色灰白,躺在一张木板床上呻吟,衬衣上和又黑又脏的被角上还留着鲜红的血迹。我的心颤抖着,一口气跑回家,悄悄地从父亲的抽屉里拿了一块银元,飞奔着送到她家去。小姑娘的父亲撑起身子,激动得说不出话。这时,似乎有许多码头工人、挑水工、江岸边叫卖沙炒蚕豆和辣椒豆腐干的小贩,一个、两个、几十个、几百个……在眼前浮动着。祖国的人民啊!在我稚嫩纯洁的心灵里有一股暖流流向你们,以后它竟成了巨浪,把我的命运和你们联结在一起了。
那时,长江里每天都有日本、英国、美国、法国的货轮、军舰长驱直入。有时父亲和我同来江边散步,他指着那些大船说:“外国的军舰可以自由闯入中国的内河,这是我们的耻辱!”我问:“为什么?”父亲回答说:“中国打了败仗,是东亚病夫,受外国侵略,帝国主义想要我们做亡国奴。”“亡国奴?”我马上联想起一年之中,有多少日子,学校门前的旗杆都下了半旗,纪念国耻,“五卅”“五九”,这个惨案,那个条约……我感到受迫害、受凌辱,我悲痛地垂下了头。以后,随着知识的增长,我对祖国的了解也越来越多:地图上展开了祖国辽阔的大地;历史一页一页谱写着黄帝的子孙光辉的业绩和可歌可泣的斗争的篇章;灿烂的文化是东方的明珠,是人类的桂冠……我内心不禁喊出了:“我们不能做亡国奴!”“我们不会做亡国奴!”“奋起!奋起!”可是祖国啊,母亲!你却像方志敏烈士描写的那样,“是个憔悴褴褛”“血肉模糊肢体残缺的人”。
我在抗日的烽烟中离开了故乡。不久,我那长江边的家园在敌人的轰炸和炮击中成了瓦砾堆。斩不断的长江水却日夜不息地涌入大海,那江边旧城墙脚下苦难的人们,你们在哪里?我长吟着屈原《哀郢》的诗篇,想纵身投入长江,与祖国同归于尽。正在这时候,毛泽东同志的《论持久战》发表了,祖国得救了,民族奋起了,人民有希望了!热血在我心中沸腾着,我在抗日救亡的队伍中一步一步走上了革命的征程。
我只是一名普通的战士,做着一点平凡的革命工作,在农村解放区度过了艰苦的岁月。革命斗争使我开始理解祖国——我的母亲!更深地理解伟大的人民——我的同胞!我的亲人!革命斗争使我热爱祖国的深情有了真正的内容。每当我读到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描述我们伟大祖国的话:“我们中国是世界上最大国家之一,它的领土和整个欧洲的面积差不多相等。在这个广大的领土之上,有广大的肥田沃地,给我们以衣食之源;有纵横全国的大小山脉,给我们生长了广大的森林,贮藏了丰富的矿产;有很多的江河湖泽,给我们以舟楫和灌溉之利;有很长的海岸线,给我们以交通海外各民族的方便。从很早的古代起,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劳动、生息、繁殖在这块广大的土地之上。”
中国“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国家”,“是一个地广人众、历史悠久而又富有革命传统和优秀遗产的国家”……每每此时,爱国的激情就在我血管中奔腾,像江涛,像海浪,向那无边无际的天穹涌去。我的祖国,我的同胞,为着你,我愿献出我的青春和生命;为着你,我愿做一块填沟的石子,让后来人从我身上踩过去,奔向那人类理想的共产主义社会。
▲年于重庆演出话剧《放下你的鞭子》后合影,中为方非
年春,随大军渡长江,我阔别多年的长江啊!我又回到了你的身边。千百只渡船载着百万雄师,扬帆飞渡。炮兵在北岸的战壕里,伏在炮架上高唱:“打得好呀!打得好!”长江里最后一艘外国军舰“紫石英号”,被解放军的大炮击中,像困兽一样,侧倒在江上,全身燃烧着烈火,不停地发出爆炸声。我昂起头,向着碧空,只能用岳飞的词句“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来表达我的心情。祖国啊,母亲!你的儿女用血洗去了你近百年来所受的凌辱、剥削、压迫。祖国啊,母亲!你听,战马在长嘶,进军号响彻云霄,炮声震天,扬子江在怒吼,这就是你的英雄儿女献给你的一曲胜利交响乐!
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门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毛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占全世界人口1/4的伟大的中华民族,高举社会主义的旗帜,屹立在东方。革命的风暴洗净了祖国的大地。地主、豪绅、军阀、洋行买办、工头,妓院、赌场、夜总会、典当庄、鸦片馆……都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箱。土地是人民的了,工厂矿山是人民的了,江河里来往行驶的各种船舶是人民的了,纵横交错的铁路、公路是人民的了。多少祥林嫂已擦干了眼泪,多少喜儿又重新长出了乌黑的头发。光荣的人民成了自己国家的主人!
同学们,你们难道不以自己是新中国的人民而感到自豪吗?你们难道不因为有了这样伟大的祖国而感到骄傲吗?虽然在林彪、“四人帮”横行的日子里,祖国的天空也曾出现了阴霾,空气也曾被污染得令人窒息,但是你们应该记住:当总理的灵车走过长安街时,正是人民的悲愤筑成了阻挡反动逆流的长堤,正是“四五”天安门广场人民的怒吼,燃起了焚毁妖魔鬼怪的熊熊烈火,胜利永远是属于人民的。32年来,我们走过了坎坷不平的道路,驶过了激流险滩,挫折没有使我们丧失勇气,波涛没有使我们失去航标。即使“路漫漫其修远”,中国人民仍“将上下而求索”,朝着社会主义的方向勇敢前进。
▲方非(中)和校友在一起
▲年9月于杭州岳飞墓前,方非在照片背面题字
小康,天婴:望你们永存这张照片,当你们怀念母亲时,首先想到的是你们的母亲终生怀着一颗“精忠报国”炽热的心
祖国啊,母亲!你已经从被奴役中站起来,你从病痛中苏醒,你在贫困中度过漫长的岁月,你要用乳汁抚养十亿儿女。
同学们!我相信你们会告诉我们的祖国、母亲:我们年轻有志的儿女,绝不会羡慕资本主义国家繁华的都市,绝不追求那里纸醉金迷的生活。我们憎恶那种珠光宝气、浓妆艳抹的打扮,我们不愿听那种“美酒加咖啡”之类的靡靡之音。我们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在一千八百多年前就造出了观察宇宙天象的天文仪器,它们今天不就陈列在紫金山顶吗?难道今天中华儿女就制造不出几千万次的精密计算机?巍峨的长城也是两千多年前劳动人民双手创建,难道我们今天就造不出摩天高楼吗?第一个为人类定方向的指南针是中国人民对历史的贡献,难道十亿人民就不能发射出最大的火箭、人造卫星,再献给世界吗?奋起!奋起!为着祖国的明天!
同学们!你们不感到,中国人穿着朴素的布衣是多么淳朴、大方?中国姑娘剪着短发、垂着乌黑的辫子,一张张笑脸上不施脂粉,是多么美丽飒爽?当一天开始的时候,大大小小的城市,自行车的洪流涌向工厂、机关、学校,你能在世界上其他什么地方看到这样生气蓬勃的景象吗?劳动、工作、建设祖国的大业,充满着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的心,他们无须因为生活空虚,去寻找低级趣味的刺激,你能在世界上其他什么地方见到这种崇高的精神吗?当你站在长江大桥的桥头堡上,向大江南北眺望,一片金黄色的田野真同绣出来的地毯一样。
▲年美国加拿大金女大校友会第十七届双年会在美国长岛聚会时合影(第一排右六为方非)
10亿人民吃的虽然是粗茶淡饭,可是不再啼饥号寒,这不是比原子弹更大的威力和成就吗?在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到处都是烟囱林立、马达声响,印着“中国制造”字样的货物出现在世界各地的市场。人民创造了历史,创造了今天,向着人类理想的社会——共产主义前进!
同学们!要爱人民!为人民!
爱祖国的过去,爱祖国的今天,爱祖国的明天!奋起!奋起!前进!前进!
▲本文选自钱焕琦主编、丁浩副主编《金女大校友口述史》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年版;本文采访撰稿:方非(自叙)。
本文配图及版权均属于原作者。
金陵女子大学建校周年《金女大校友口述史》
口述史:郑小瑛爱乐使者
口述史:陈佩结结缘金女大
口述史:谢恒精彩的外交生涯
口述史:傅伍仪“厚生”精神伴随一生
口述史:周霞仙“母亲”,您听我说......
口述史:黄吟诗“厚生”,永远在心中流淌
口述史:计瑞兰才情并茂的金陵女儿
口述史:鲍蕙荪生命的华美乐章
口述史:骆明仁那些与青春有关的日子
口述史:李泽珍通晓多国语言的女博士
口述史:葛佶非洲研究的开拓者
口述史:汪安琳文墨书香教学风采
口述史:徐曜萱终身奉献于教育事业
口述史:朱文曼悄然绽放的金陵玫瑰
口述史:雷安美朝阳真华彩夕阳亦正红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玫瑰芳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yuelongarts.com/mfscf/5509.html